瓷砖没质量问题却空鼓脱落?警惕铺贴常犯的4个错误!
发布时间:2021/2/6 9:06:38      点击次数:876

       瓷砖没问题,瓷砖粘结材料也没问题,为何铺好的瓷砖却出了问题?答案可能就隐藏在铺贴时的细节里。贴砖时的4个错误操作,让瓷砖粘结剂与瓷砖之间结合面积变小,粘接力下降,空鼓、掉砖也随之发生!




错误操作1:

瓷砖粘结剂涂刮不均匀

很多师傅在基层涂抹瓷砖粘结剂时会使用刮刀来回快递涂刮,拐弯处呈弧度转弯。手法看似娴熟,却隐藏着很大的问题。




瓷砖粘结剂表面的齿状不平直、疏密不匀,导致瓷砖粘结剂与瓷砖之间结合面积变小,粘接力变弱,容易掉砖。另外,瓷砖粘结剂较厚的地方就容易引起瓷砖开裂、撬起,瓷砖粘结剂较薄的地方则没有相应的热胀冷缩,加剧了瓷砖的变形开裂。

正确的做法应该是:在水平的基面上,用齿刮板均匀的将瓷砖粘结剂形成条齿状布局。



错误操作2:

瓷砖贴后没有上下揉压

将瓷砖铺上瓷砖粘结剂后没有往上下方向移动瓷砖,也容易导致两者结合不紧密,增加瓷砖空鼓的风险。

正确的做法应该是:拿起瓷砖向下按压,并均匀用力上下揉压,透过玻璃可以清楚的看到瓷砖粘结剂非常平均的分布在了玻璃下方。





      按压瓷砖粘结剂后,还需要将瓷砖往上下方向移动,这样能保证瓷砖粘结剂与瓷砖结合更紧密,增强粘合力。

      经过上下移动的玻璃背面已经没有明显的齿纹,瓷砖粘结剂均匀地分布在了玻璃下方。



错误操作3:

瓷砖粘结剂掺水泥、砂浆和水

掺入水泥、砂浆会改变瓷砖粘结剂本身的产品配比,产品质量无法保证,贴砖时易空鼓掉砖。

放置久了的瓷砖粘结剂会变干,有些师傅直接在瓷砖粘结剂中加水再搅拌使用,这样会改变瓷砖粘结剂的有效成分,导致粘结力不足。瓷砖粘结剂的使用时间最好控制在2小时内,若发生固化则应该丢弃。





错误操作4:

单次批刮面积太大

很多师傅为了追求效率,会增加单次批刮的面积,这样会导致来不及施工的胶浆表层变干。因此,贴砖时瓷砖粘结剂批刮面积应控制在1平米内,如遇室外干燥气候时应先润湿墙面。



您感兴趣的文章
上一条:经验交流:砂浆粘结性不好,怎么办?
下一条:热烈祝贺巴伦新材“BL无机保温板”成为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产品质量专委会建材质量推荐产品